谁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读《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有感
编辑:
来源:
人力资源部 马骁
发布时间:
2018-10-2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这是习大大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句话是对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艰辛探索和苦难辉煌中高度总结出来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是谁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和现实向大家提出的问题,需要大家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晚清的中国,积贫积弱,封闭僵化,大清帝国曾引以为傲的金戈铁马在沉寂二百多年后,已经无法阻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是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帷幕。“志士仁人,饮恨寻路”。林则徐、魏源希翼“开眼看世界”;曾国藩、李鸿章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梁启超力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孙中山、黄兴誓要“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然而,无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都没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甚至“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常识分子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它自诞生之日起,便将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解放作为奋斗的目标。在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在抗日战争中,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只要大家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人民选择了谁,谁就能够获得战胜一切的力量。他们是革命之力、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曾经,封建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只是为了自保;农民阶级的“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不过是一场迷梦;维新派的改革抵挡不了保守派的围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更是被他人窃取。人民选择不了他们,他们也无法获得人民的支撑。工人,天然地与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是近代中国最具先进性、革命性的阶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以工人为阶级基础,代表着广大工人的利益,在“劳工万岁”的旗帜下,开展着如陇海铁路大罢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等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农民,与工人具有天然的联系,占据着近代中国五分之四的人口,是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力量之源。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农会,农民当家作主人;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原则与减租减息政策,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让农民实现了千年梦想。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固有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们只有选择与共产党合作,才能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有生力量。中国共产党以它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支撑,人民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回首往昔,才能更加笃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样的领导力不是自吹自擂,不是夜郎自大,不是颂词赞歌,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人民力量。大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更有信心在新征程中实现每一个人的“中成梦”。
上一页
上一页